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最新 >  >> 
石林五棵树村走出新路子 谱写新故事
来源: 掌上春城      时间:2023-01-22 07:26:37

春节前夕,在石林彝族第一村——石林县石林街道五棵树村,搭台子、扫场地,村民们嘴角带笑、喜气洋洋。彝族撒尼人过重要节日,都得有摔跤、斗牛、篝火“老三样”。不过,今年可不一般,除了这些,五棵树村还要举办一场“村晚”,全村老少既是观众又是演职人员,用歌舞节目展现五棵树村的新故事。

搬出风景区 走出新路子

“动作再大一点,腿再踢高一点……”欢快的民族音乐响彻全场,在场上排练的是五棵树青年舞蹈队。这场“村晚”,舞蹈队几乎包揽所有舞蹈节目,仅队员黄树兰参与的就有3个。白天,黄树兰是在石林风景区担任讲解员的“阿诗玛”,到了晚上,换上演出服就成了载歌载舞的演职人员,优美的舞蹈动作不比专业演员的差。


(相关资料图)

“五棵树”因老村水井旁有5棵大树而得名,彝语发音“卓切”,意为“富有的村子”。

曾经的五棵树村是石林县传统的彝族村,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石林作为景区整体开发,与五棵树村民世代相伴的喀斯特山石成为“可以赚钱谋生的风景”。

2007年,石林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成功。为兑现中国对世界教科文组织的庄重承诺,2010年,处于核心保护区域的五棵树村423户村民整体搬迁安置到新村,且村子还有了一个响亮的名称:彝族第一村。

五棵树村充分发挥毗邻石林风景区的独特区位优势和特色彝族文化资源优势,在村党总支的带领下,先后成立石林风景区农工商集团总公司和石林五棵树村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公司资产归集体所有,通过市场化运作盘活集体资产,壮大村集体经济。

村里800余名村民在村党总支的带领下,在石林风景区内开展民族服饰出租、民族刺绣出售、摄影摄像彩扩、导游服务、经营网点租赁、景区安全保卫、卫生保洁等多种旅游服务,村民年人均纯收入在3万元以上,村集体年均纯收入700余万元,村民每年人均分红不低于4000元。

种下石榴树 谱写新故事

这几天,五棵树村的民宿经营正热火朝天,不少民宿还接到了来自国外预订平台的订单。在五棵树村,民宿经营户已能熟练地通过“Booking”等国际化酒店预订平台接受全世界友人的住宿预订。

在五棵树村整体搬迁后,五棵树村党总支以“为游客提供彝族文化风情生活体验”为价值引领,引导村民拿出自家闲置住房,开办民族特色客栈、特色餐馆等经营项目。截至目前,五棵树村共有客栈65家、床位600余张,餐馆、农家乐16家,每日可接待游客1000人以上,每家客栈和餐馆年均纯收入在10万元以上。

为丰富村内业态,五棵树村还开发了杨梅、油桃、美国黑李、人参果等400余亩生态果园经营项目。村党总支将部分年龄稍大但具备劳动能力的村民吸收进生态果园,从事果园管护工作。同时,积极探索实施农业体验项目,将原来的水果直接销售调整为以采摘体验为主,并通过宣传推广入园采摘活动,增加市内游客在五棵树村的旅游消费,促进旅游业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在石林街道党工委的指导下,通过拍摄微视频、印发免费入园采摘优惠券、打通景区销售渠道等方式,生态果园年收入可达50万元。

五棵树村更美了也更富了,成为真正的“彝族第一村”。原本村口的5棵树不在了,村民们在村里又种下5棵石榴树,而“五棵树”的新故事,也将在树下继续书写。

昆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刘光平 任翊翔

责编:李冬雨

编审:郑阳洋

终审:周健军

X 关闭

X 关闭